学校新闻
讲自己的故事,让演讲更精彩_演讲中的连接语
【成都卡耐基口才培训学校】24小时咨询热线:400-6169-615 QQ1378779299,成都卡耐基口才培训主要的师资均来自北京总部,并由北京卡耐基总部严格培训和认证出来的上岗专业培训讲师。在线预约可享试听免费体验课程,更多详情请咨询值班老师!!
在演讲会上,我们往往会从演讲者口中听到很多大而不实的人生哲理,但是这些道理在实际生活中的贯彻力却相当薄弱,反而会觉得这场演讲枯燥乏味,缺乏生命力。一场演讲最吸引人的地方反而是生活中鸡毛蒜皮中的小事,这些小事来源于生活,往往让我们从中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所以一样演讲更要学会讲自己的故事。
著名经济学家、“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林毅夫教授曾在北京大学做过题为《学问之道》的演讲,在谈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名言时,有这样一段话:只“学”不行,还要“思”,孟子讲“尽信书不如无书”,不是所有的理论都是正确的,里面可能包含糟粕。我小时候读科普书,觉得很有趣,有一篇故事讲到老鼠的产生,说破布放到箱子里,然后扔到床底下,几个月之后,就能“生”出小老鼠了。我这样做了,很多人也都这么做了,发现果然是这样。当然,后来做实验的人们都知道了,小老鼠不是这样产生的,是小老鼠的爸爸妈妈生的。这虽然是一个笑话,也说明如果不慎思,可能就会接受错误的理论。这段话之所以能够引起学子们的阵阵笑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林教授选取了自身的一段经历作材料:“我”相信小老鼠是从破布里面“生”出来的,还做了试验,发现“果然是这样”。这样有趣的儿时故事,听众听了能不开怀么?笑过之后,听众也明白了慎思对于学问的重要。而这个小故事,也让他的演讲更加精彩。
其实,拿自己的经历作演讲的材料,比起一味地去引经据典、旁征博采,效果要好很多。因为那些从书本、报刊、文献中搜集的材料,与演讲者自身所见所闻、所感所悟相比,毕竟少了真切,少了鲜活。其实,听众更愿意与演讲者自己“零距离”交流。著名作家毕淑敏的在北京华夏女子中学的演讲《领悟人生的亮色》时,就讲述了自己在阿里当兵的时候得亲身经历。毕淑敏的演讲,语言风趣而富有哲理,感悟独到而深藏智慧,让听众如坐春风,受益匪浅。也许有人会认为,名人用自身成长、成功的过程和经验作为材料,当然有吸引力、感染力。可是,要知道,名人在成名之前也是普通人,经历也是平凡的,就如同毕淑敏在阿里的故事一样,不罕见、不稀奇。换句话说,任何一个演讲者只要把握了生活的根本,揭示了生活的真谛,道出了生活的意义,那么,自身的经历和体验就可以作为演讲的材料,就可以让听众从中得到借鉴,也照样可以使演讲大放异彩。
总之,在演讲中,常常需要一些典型事例来服务主题。这时,演讲者不妨联系自身实际,从中整理出有价值的内容。这样,对演讲者感情的投入、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形成水乳交融的演讲氛围等都有积极的作用。一句话,选自身材料,讲自己的故事,演讲会更精彩!
讲自己的故事,让演讲更精彩
在听演讲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感觉到演讲者前后的语句、意思突然不着调或者冷不丁就来了个大转折,导致听众理解起来有点断弦的感觉。其实这种情况在讲话中并不少见,因为人的思维是有跳跃性的,当演讲者没有给听众一个提示的时候,这种跳跃就会显得突兀和不友好。
那么如何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呢?善用连接语,就可以帮你实现无缝过渡。
第一,过渡语,是用来表明演讲者完成了一个思想片段要继续到下面一个思想片段的词语,既提到已经完成的想法,又引出接下来要讨论的想法。比如“既然……那么……”。
第二,内部预展,让听众了解演讲接下去要谈的内容,但是比过渡语更详细,比过渡语更加详细一点告诉大家稍后会主要讲什么内容。
第三,内部总结,与内部预展相反,是归纳讲过的内容。当演讲者刚刚讨论完成一个很复杂或很重要的要点后,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听众理清思路。
第四,提示语,是一些短小的词语或者词组,专门用来表示演讲所进行到的位置。最典型的比如“第一……第二……第三……”。
如果能在演讲中善用这四种连接语,那么你的演讲一定可以比以前更加流畅,也不会让台下的听众觉得语句段落的衔接过于突兀了。马上就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