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一年级语文重点知识点一年级语文的重点知识点涵盖了多个方面。一、拼音相关
拼音字母的认知与读写
一年级需要学生熟练掌握26个英文字母的大小写(作为学习汉语拼音的辅助),以及所有的汉语拼音字母,包括声母(23个)、韵母(24个,其中单韵母6个,复韵母9个,前鼻韵母5个,后鼻韵母4个)和整体认读音节(16个)。学生要能准确书写这些拼音字母,并且在四线三格中的占位要正确。例如,b、d、p、q这几个字母对于学生来说很容易混淆,就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准确识别它们的形状和发音特点。像编口诀:“右下半圆b、b、b,左下半圆d、d、d,右上半圆p、p、p,左上半圆q、q、q”。
要明确拼音的四声调(ā、á、ǎ、à),掌握拼音的标调规则,如:“有a不放过,无a找o、e,i、u并列标在后”等。
拼音的拼读规则
学会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两拼音节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例如bā(爸),拼读时声母读得轻短,韵母读得响亮。三拼音节由声母、介母和韵母组成,如guā(瓜),拼读时要注意介母的发音要快而轻。 二、识字与写字
识字方法与数量
要掌握多种识字方法,如借助拼音识字、根据熟字加减笔画或偏旁识字(在熟字的基础上减一减、加一加、改一改等)、通过物体形状识字(多用于象形字,如“山”“火”“田”等)、编儿歌编谜语编故事识字(如“夫”字,有孩子编的谜面是“两个人”;“汗”字,有孩子编的是“水流干了”)、根据画面或联系生活实际识字(出示生活中的实物,帮助记忆) 。
在识字量上,要认识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随着教材的不同,识字量也会有相应的标准。例如人教版教材可能要求认识550个常用字等。
写字的规范与要求
重点关注汉字的间架结构以及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比如汉字的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等,不同结构有不同的书写规范。写字时要保证坐姿端正(胸离桌面一拳,眼离书本一尺)、握笔正确(手离笔尖一寸)。在生字本上按照要求书写,一般是带拼音写四个,空一格,组一个词(打上括号,括号要打得美观,不要太大)。而且田字格中的二类生字要求书写正确并且能够听写正确。像“跑”字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横;足字旁最后一笔也是提,不要写成捺等易错字要特别注意书写的准确性。 三、阅读能力的发展
要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本中的文章要求熟读,需要背诵的部分要准确背下来。同时要避免唱读的情况,学会根据课文内容的情感变化调整朗读的语调。例如在朗读《小小的船》时,要读出夜空的宁静和儿歌的优美。
阅读理解
开始培养简单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对文中的一些词句有初步理解。对于简单的提问,如人物是谁、在做什么等能够做出正确回答。虽然一年级的阅读理解比较基础,但这是为以后更高层次阅读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同时能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理解不同语气表达的情感含义。 四、写话基础的奠定
拼音写话
在学完拼音后,期中考试后慢慢要掌握用拼音代替不会写的字来写话。从写简单的句子开始,例如“我是一名小学生。”“我爱我的爸爸妈妈。”这样的句子,主要是锻炼孩子的表达意愿和组织简单句子的能力。
词语运用
学会积累和运用简单的词语。像表示颜色的词语(红色、绿色等)、表示事物的词语(小狗、小花等)、表示动作的词语(跑、跳等)等,能够将这些词语运用到自己的写话当中,让句子内容更加丰富。
一年级语文优秀教材推荐一年级语文教材有多本较为优秀的版本,不同版本都有其特色。一、人教版教材
内容编排特点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编排注重系统性和循序渐进。以专题组织单元,如“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等专题。每个单元的安排非常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一般包括“识字”课、课文和“语文园地”。“识字”课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有利于集中进行识字教学;课文的选取富有童真童趣,语言浅显易懂且生动形象,能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园地”更是涵盖了多个重要板块,像“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识字方法等,“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与专题相联系,“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例如在识字教学部分,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采用了多种识字方法的引导,如图示法(认识“眉”字可画出弯弯的眉毛等)、演示法(认识“看”字,可以用一只手放在眼睛上遮住阳光的动作来演示)、编字谜顺口溜(如认识“背”字,有“月亮在北面”的编法)等,这些方法让枯燥的识字过程变得有趣味性。
适用情况及优势
人教版教材适合在多种教学环境下使用,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学校。它的识字量适当,采用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既有利于提高阅读能力,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而且教材中丰富的插图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对于识字量较少、理解能力相对较弱的一年级学生来说,直观的图片是非常好的辅助。此外,教材编写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许多课文的主题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场景,如家庭生活中的亲情、大自然中的动植物等,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更有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知世界、提升素养。
预习的方法指导
对于一年级语文预习,可按特定步骤进行。例如在预习课文时,可先进行“一圈”,即在课文中圈出一类生字(双线格中的生字);然后“二拼”,拼读出圈出的一类生字;接着“三标”,在双线格上标出一类生字的拼音;最后“四读”,借助拼音读通课文三遍。完成这些步骤后,请家长在课题的左上角签上“已预习”。随着年级升高,预习工作还会增加步骤,例如在日后预习中可以要求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等,但一年级主要从这基本的识字、读文方面入手培养预习习惯。
适用情况及优势
部编版教材体现了教育部门对于语文教育发展方向的引导,非常适合当下素质教育的需求。它强调阅读习惯的培养,通过新增的特色栏目促进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衔接,特别适合重视孩子阅读启蒙的家庭和学校。同时,在拼音教学部分更为科学合理,如对拼音字母的教学顺序、拼音规则的讲解等方面有精心的设置,更利于一年级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拼音知识。而且教材的插图绘制精美、色彩鲜艳,符合孩子的审美需求,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一年级语文学习习惯培养一年级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有着深远的意义。一、阅读习惯的培养
兴趣激发
教材为了提高阅读兴趣,可以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学段特征提供图文并茂并有注音的儿歌、童话、故事等读物。学生可以边借助拼音阅读课外书,边通过阅读巩固拼音,他们会因为在课外书上找到语文书上学的音节而感到有趣,并能从中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例如可以给孩子提供《安徒生童话(注音版)》等书籍,里面充满奇幻的故事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另外,利用群体阅读的力量也很重要。每天中午,要求学生与同学一起在教室里读课文,阅读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带动较弱的同学,这种阅读氛围既有利于阅读,又能增进学生间的友谊。此外,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也可以加以利用。老师经常给孩子们讲故事,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读书交流活动,如古诗朗读会、小故事大王评选等,孩子们讲述自己听到或读到的故事,将阅读成果展示出来,体验阅读的乐趣,从而逐步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
方法指导
在阅读方法上,要循序渐进。刚开始让学生边学拼音边认字,然后学读整段话。首先找出这段话中的生字,利用拼音扫除生字障碍,然后读通每一句话,再读通整段话,最后联系生活实际或通过文中的插图理解内容。例如在阅读简单的儿歌时,先让孩子把不认识的字通过拼音读准确,然后一句一句理解句子的意思。同时要培养阅读与思考相结合的习惯,在学生阅读时提一些问题,比如读了一篇文章对主人公有何评价或者有什么收获等。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学写字,对于动笔这方面,可以让他们以图画的形式画出对读物的理解来进行交流。
家校合作
家长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老师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上可以和家长沟通开展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请家长为孩子提供可进行课外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准备适宜年龄特点的书籍。像家长可以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看书,自己带头每天坚持看书为孩子做榜样。通过亲子合作阅读、相互交流、讨论,孩子能够充分释放自己的积累,展示自己的收获,感受到课外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与快乐,从而形成和谐、合作的课外阅读氛围。同时每周可以给学生规定一定的课外阅读量,进行适当的检测,促使孩子养成阅读习惯